![]() 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通过所述培养板与所述板盖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打开所述板盖在所述培养板中进行植物的培养,所述培养板为透明塑料材质,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随时查看所述培养板内的植物培养情况,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三底面从所述培养板上取下,并在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三底面上分别套上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之后将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三底面放入到所述培养板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加样槽和所述第二加样槽中加入基质以及在所述第三加样槽中放入植物,从而使得实验中的病原菌、生防菌与植物根系进行分开,进而能够满足实验人员对生防菌的研究需求。 公开号:CN214338907U 申请号:CN202120298465.5U 申请日:2021-02-02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丁伟;朱洪江;李石力;皮静 申请人:Southwest University; IPC主号:A01G9-029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 [n0002] 目前土传病害是当今影响许多农作物的难题,解决土传病害防治也一直是农业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生防菌是当今解决土传病害中重要方法之一。 [n0003] 但现有的生防菌缺乏合适的室内研究工具,从而不利于对生防菌在根际土壤中与根系分泌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生防菌缺乏合适的室内研究工具,从而不利于对生防菌在根际土壤中与根系分泌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技术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包括板盖、培养板、加样槽、第一加样槽隔板、第二加样槽隔板和连接组件;所述培养板与所述板盖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培养板固定连接;所述加样槽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一隔板支撑杆,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培养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底面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底面远离所述培养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包括第二底面、第二隔板支撑杆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培养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底面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底面远离所述培养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底面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二底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包括第三底面、第三隔板支撑杆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底面与所述培养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第三隔板支撑杆与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底面远离所述培养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三底面的外侧。 [n0006]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n0007]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三底面的一侧。 [n0008]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二底面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抵接,且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n0009]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三底面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抵接,且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三底面的一侧。 [n0010]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轴承,所述安装轴承与所述板盖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啮合,且位于所述板盖靠近所述培养板的一侧。 [n00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通过所述培养板与所述板盖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打开所述板盖在所述培养板中进行植物的培养,所述培养板为透明塑料材质,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随时查看所述培养板内的植物培养情况,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三底面从所述培养板上取下,并在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三底面上分别套上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之后将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三底面放入到所述培养板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加样槽和所述第二加样槽中加入基质以及在所述第三加样槽中放入植物,从而使得实验中的病原菌、生防菌与植物根系进行分开,进而能够满足实验人员对生防菌的研究需求。 [n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的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支撑杆与第一底面的连接示意图。 [n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隔板支撑杆与第二底面的连接示意图。 [n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轴承与培养板的连接示意图。 [n0017]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板与板盖的连接示意图。 [n0018] 图中:1-板盖、2-培养板、3-加样槽、4-第一加样槽隔板、5-第二加样槽隔板、6-连接组件、31-第一底面、32-第一隔板支撑杆、41-第二底面、42-第二隔板支撑杆、43-第一过滤网、51-第三底面、52-第三隔板支撑杆、53-第二过滤网、61-第一卡槽、62-第二卡槽、63-第一定位螺栓、64-第二定位螺栓、65-安装轴承、100-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101-第一加样槽、102-第二加样槽、103-第三加样槽。 [n001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21]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100,包括板盖1、培养板2、加样槽3、第一加样槽隔板4、第二加样槽隔板5和连接组件6;所述培养板2与所述板盖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板盖1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6与所述培养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样槽3包括第一底面31和第一隔板支撑杆32,所述第一底面31与所述培养板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板盖1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杆32与所述第一底面3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底面31远离所述培养板2的一侧;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4包括第二底面41、第二隔板支撑杆42和第一过滤网43,所述第二底面41与所述培养板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板盖1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支撑杆42与所述第二底面4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底面41远离所述培养板2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43与所述第二底面41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二底面41的外侧;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5包括第三底面51、第三隔板支撑杆52和第二过滤网53,所述第三底面51与所述培养板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板盖1的一侧,所述第三隔板支撑杆52与所述第三底面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底面51远离所述培养板2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53与所述第三底面51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三底面51的外侧。 [n00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板2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培养板2与所述板盖1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打开所述板盖1在所述培养板2中进行植物的培养,所述培养板2为透明塑料材质,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随时查看所述培养板2内的植物培养情况,所述加样槽3的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一底面31与所述培养板2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杆32与所述第一底面31通过焊接固定,每个所述加样槽3上的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杆32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面3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4的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二底面41与所述培养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支撑杆42与所述第二底面41通过焊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4可从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每个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4上的所述第二隔板支撑杆42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底面4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所述第一过滤网43与所述第二底面41通过粘贴固定,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5的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三底面51与所述培养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隔板支撑杆52与所述第三底面51通过焊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5可从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每个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5上的所述第三隔板支撑杆52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底面5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所述第二过滤网53与所述第三底面51通过粘贴固定,通过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4和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5将所述加样槽3分隔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加样槽101、第二加样槽102和第三加样槽103,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底面41与所述第三底面51从所述培养板2上取下,并在所述第二底面41和所述第三底面51上分别套上所述第一过滤网43和所述第二过滤网53,之后将所述第二底面41和所述第三底面51放入到所述培养板2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加样槽101和所述第二加样槽102中加入基质以及在所述第三加样槽103中放入植物,从而使得实验中的病原菌、生防菌与植物根系进行分开,如此,通过所述培养板2与所述板盖1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打开所述板盖1在所述培养板2中进行植物的培养,所述培养板2为透明塑料材质,从而使得实验人员可随时查看所述培养板2内的植物培养情况,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底面41与所述第三底面51从所述培养板2上取下,并在所述第二底面41和所述第三底面51上分别套上所述第一过滤网43和所述第二过滤网53,之后将所述第二底面41和所述第三底面51放入到所述培养板2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加样槽101和所述第二加样槽102中加入基质以及在所述第三加样槽103中放入植物,从而使得实验中的病原菌、生防菌与植物根系进行分开,进而能够满足实验人员对生防菌的研究需求。 [n002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卡槽61,所述第一卡槽61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第二底面41的一侧。 [n002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61与所述第二底面41相配合,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卡槽61,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底面41可在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拆卸和安装。 [n002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第二卡槽62,所述第二卡槽62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第三底面51的一侧。 [n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槽62与所述第三底面51相配合,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卡槽62,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底面41可在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拆卸和安装。 [n002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第一定位螺栓63,所述第一定位螺栓63与所述第二底面41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2抵接,且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第二底面41的一侧。 [n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螺栓63与所述第二底面41通过螺纹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螺栓63,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底面41可在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固定。 [n0029]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第二定位螺栓64,所述第二定位螺栓64与所述第三底面51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2抵接,且位于所述培养板2靠近所述第三底面51的一侧。 [n0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螺栓64与所述第三底面51通过螺纹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螺栓64,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底面51可在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固定。 [n003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安装轴承65,所述安装轴承65与所述板盖1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2啮合,且位于所述板盖1靠近所述培养板2的一侧。 [n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轴承65包括轴承内环、滚珠和轴承外环,所述安装轴承65的轴承内环与所述板盖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安装轴承65的轴承外环与所述培养板2啮合,通过设置所述安装轴承65,从而使得所述板盖1可在所述培养板2上进行转动。 [n0033]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盖、培养板、加样槽、第一加样槽隔板、第二加样槽隔板和连接组件; 所述培养板与所述板盖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培养板固定连接; 所述加样槽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一隔板支撑杆,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培养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底面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底面远离所述培养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加样槽隔板包括第二底面、第二隔板支撑杆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培养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底面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底面远离所述培养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底面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二底面的外侧; 所述第二加样槽隔板包括第三底面、第三隔板支撑杆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底面与所述培养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板盖的一侧,所述第三隔板支撑杆与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底面远离所述培养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三底面的外侧。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三底面的一侧。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二底面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抵接,且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二底面的一侧。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三底面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抵接,且位于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第三底面的一侧。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轴承,所述安装轴承与所述板盖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培养板啮合,且位于所述板盖靠近所述培养板的一侧。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1268745B|2010-07-21|垂直绿化的模块化组合壁挂装置 CN214338907U|2021-10-08|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 CN206181920U|2017-05-24|一种新型叠加式种子培养装置 CN210840892U|2020-06-26|一种高效节能的林业幼苗培育装置 CN210868952U|2020-06-30|一种新型韭菜育苗装置 CN207574219U|2018-07-06|一种水培蔬菜漂浮板 CN210017344U|2020-02-07|一种组培苗培养瓶 CN211931645U|2020-11-17|一种农作种子培养测试箱 CN214244385U|2021-09-21|一种用于实验室培养箱的样品支架 CN213073909U|2021-04-30|一种青稞幼苗水培盒 CN212087470U|2020-12-08|一种中药种植用立体培育设备 CN208029639U|2018-11-02|植物生长盘 CN206566960U|2017-10-20|一种恒温培养箱支架 CN207933452U|2018-10-02|家禽用多腔室可调节的微生物培养皿 CN210503679U|2020-05-12|一种催芽菌培养包装盒 CN213486140U|2021-06-22|一种立体升降式蘑菇种植架 CN211268037U|2020-08-18|一种梨树新品种培育无菌培养器 CN210365304U|2020-04-21|一种用于有机肥生产的储料装置 CN214270913U|2021-09-24|一种用于细胞治疗的恒温样品培养箱 CN112226366A|2021-01-15|一种低氧细胞培养装置 CN212324854U|2021-01-12|一种农艺种植用土壤培育箱 CN214677000U|2021-11-12|一种番茄无土栽培栽培架 CN210438739U|2020-05-01|一种全自动模块化血液培养连续监测装置 CN207254353U|2018-04-20|一种实验室用聚合物电池电解液配置工作台 CN210808655U|2020-06-23|一种水培箱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98465.5U|CN214338907U|2021-02-02|2021-02-02|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CN202120298465.5U| CN214338907U|2021-02-02|2021-02-02|一种实验室用植物无菌苗培养板|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